目前分類:心情點播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JEAN-6.jpg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女性選擇包包時,應配合自己的工作性質、資歷,並綴以一點流行元素,更能style加分!

日前一項人力業者調查,86%上班族有3個以上工作包,61%每天會隨當日的服裝儀容或心情變換包包,更有超過9成上班族會注意同事或主管拿的包。包包,真是OL首要配件和第二名片!但要怎麼挑對包、養好包?

對上班女性來說,手上拿的包包絕非只是裝隨身物品這麼簡單,懂得選擇搭配一款好的包包,會替自己的穿搭更加分;有時甚至比全身穿上名牌還令人受到注目。

今年,我在紐約觀察到的現象是,紐約的上班女性,身上的衣服不見得是名牌,可能是平價服飾、跳蚤市場挖寶貨,與之前購置的服裝混搭;但對於鞋子或手上提的包包,她們卻非常講究,不吝於購買一雙好的高跟鞋、一款時尚且好用的包包,不但適於各種場合搭配,也可以襯托自己。

如果上班族女性預算有限,藉由購買質感好的包包、鞋款,展現自己的品味,這才是聰明購物的態度。

資歷愈高,可選中型、硬挺、質感包款

到底什麼樣的包,才適合上班族女性使用呢?我建議,依照自己的職業、工作性質、資歷、實用性,來挑選適合的包款,再搭配一點當季流行的元素,展現自我個性。

若是剛出社會的上班族女性,比較屬於內勤性質的,可以使用中小型的肩背包、水餃包、波士頓包,除了有足夠的空間放置私人物品,外型也不會過於誇張,適合搭配各類服裝,及嬌小的女生。常需要往外跑的上班族女性,可以適時使用較大型的單肩包、或是可以手提的包款,方便行動,也可以放置較多文件物品。

有幾年工作資歷的OL,可選擇材質硬挺的包款,挑皮質好的,看起來大方卻又不失穩重。大小則以中型包較佳,手提或側肩皆可。

包款選擇上,托特包、波士頓包、小方包都不錯,有時也可以視場合拿鍊帶設計的包包。

而主管階級的女性,除了上班之外,也會有需要社交的場合,建議最好擁有2 ~ 3 種不同風格的包款。平時上班時,可以選擇大方包、水餃包等中型的包包,參加社交場合時就改為手拿包、小鍊帶側肩包,搭配洋裝、高跟鞋就很有架勢。

今年秋、冬的包款關鍵字:「復古、拼接、雙色、兩用、動物紋路、手拿、大!」許多名牌都依循這樣的方向推出款式。像CÉLINE今年超紅的囧臉包,與張開呈現三角型的TRAPEZE包,兩側還可以往內折,都很典雅大方;或是像GIVENCHY有多種顏色、柔軟皮質的南丁格爾包;此外像是FENDI、VALENTINO、BALENCIAGA、PRADA、MIU MIU、TOD'S、DIOR、BURBERRY、COACH等,都很適合知性上班族或是主管級女性搭配。

而比較年輕的上班族或社會新鮮人,一開始可先選擇優雅的包款,不用太昂貴,以實用為主;若非從事創意類工作,太過於花俏或繽紛的款式也盡量避免。

勤保養,別讓髒亂收納破功

包包裡面裝的東西與收納的方式,也能展現一個人的個性。

我見過穿著入時的上班族女性拿著名牌包,畫面很好看;但打開包包拿東西時,內部亂成一團,手機、皮夾、面紙、化妝包、筆記本全部混在一起、底層還夾雜著零錢、散亂的發票、筆、用過的衛生紙,都被旁人看得一清二楚,這樣給人的印象就減分囉!

建議可以利用小包或是化妝包,做好收納規劃;或是選擇分隔夾層多的包包,方便取用小物。

包包的保養也相當重要,買回家時不要馬上密封保存;可以先用乾淨的布擦拭表面,然後放在通風處一個晚上;如果包包上有小污點,可用白色橡皮擦去除。

皮質包的保養要很小心,平時可用亮光蠟擦拭,避免灰塵;不使用時,可以塞入白報紙或紙板,避免變形,並且放入透氣的防塵袋。

若為編織包款,縫隙可用小牙籤清理髒污。白色皮質的包包,很容易髒掉或是變黃,換季保存時,可利用保鮮膜包起來,再用吹風機吹。

記得吹風機要與保鮮膜保持一定距離,利用吹風機的熱度,讓保鮮膜像收縮膜一樣緊密包裹住;或是拿個密封袋把包包封住,隔絕外在環境。

沒想到包包也有這麼多學問吧?上班族女性們,挑選適合自己的包款,在展現專業同時,也為外在加分!

from Kevin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份人追求的是工作與生活平衡,不過,身為國際名廚的江振誠卻不是這樣想。在他看來,一般人所謂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將工作與生活區隔開來;但是江振誠的生活觀,卻認為工作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只要做的是喜歡的工作,自然會將它融入在生活中,更不會時刻去衡量兩者間的比重。因為再怎麼權衡,工作與生活永遠都不會達到令人滿意的平衡。

這幾年在國際料理舞台大放異采的江振誠,繼幾年前在新加坡開設的Restaurant Andre名列全球前50大餐廳後,去年年底,他開出在台灣的第一家餐廳RAW。

江振誠在開幕當天這麼說:「從我出生到現在,有3個地方我把它叫做家:台灣、法國與新加坡,是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3個地方。」

令人好奇的是,在這3個地方,他如何將工作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回台愛逛夜市,別人補眠,他去大自然採集食物

國中三年級就主動到餐廳打工的江振誠,經濟從不是他主要考量,單純就是對「吃」感興趣,希望讀書之餘,還能深入廚房了解「吃」背後的 過程。進入淡水商工餐飲科之後,當同學放學後多半忙著安排約會玩樂時,他繼續堅持在飯店餐廳裡打工,再將打工賺來的錢拿去買跟餐飲相關的書籍。當時的江振誠已不認為讀書歸讀書,生活歸生活,既然念了喜歡的科系,當然要和日常生活融合。

每次放學後或是打工結束,家住士林的他,會刻意提早下車,先到士林夜市轉一圈,品嘗各類小吃後,才心滿意足地回家。所以他笑著說:「即使士林夜市已經改了地方,但是每次返台,我仍然會刻意走進士林夜市晃一圈再回家。這段路程對我而言,就好像時光隧道,讓我又回到小時候最熟悉的生活。」

22歲那一年,江振誠踏入人生第二個家鄉,法國。在語言不通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跟隨著米其林三星主廚Jacques and Laurent Pourcel兄弟,開啟他在米其林三星餐廳Le Jardin des Sens的學習經驗。

工作是無人體會的艱苦,早上6點就要準時上工,凌晨1點才打烊,在一天平均睡眠只有3~4小時的情況下,碰到難得1週僅1天的休假,其他同事都是趁機補眠,他卻積極安排自己打獵、釀酒、採野菇與採葡萄。這些活動常常凌晨4點就得集合,比上班時間還早,但是江振誠說:「有了這些體驗,等我回到廚房時,野菇就不再只是野菇,而是想到採野菇的過程;工作也不再只是付出勞力,而是更生動的畫面。」

如今落腳新加坡,有了家庭,每週照例休一天的他笑著說:「時間就是完全給我太太,她想購物我就陪她去,她想游泳或是只待在家裡,我都配合她。」

不曾放下美學閱讀,揮灑擺盤

不過,在工作之餘,閱讀始終是他從小到大都不曾放下的興趣,只是他從不看烹飪書,反而大量閱讀美學藝術相關書籍、雜誌如《KINFOLK》、《CEREAL》、《W》等。看起來跟工作無關,但江振誠解釋,事實上,料理也是一種藝術的呈現。他說,擺盤像畫畫,如何訂一個主題,想好構圖,這些都是從看書中獲得的靈感。

從台式生活到法式生活,再從法式生活走進地狹人稠的新加坡展開新式生活;無論場域如何轉換,江振誠的態度始終如一,那就是做喜歡的事,然後用心度過每一天。

江振誠這樣說:

工作與生活有更多交集,才是真正的平衡

我覺得其實台灣人還滿會休閒的,大家都很會找地方或是找時間休閒;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台灣人不太懂得將工作融入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這跟我在國外體驗的生活不太一樣。

在法國,大家並不會刻意將工作與休閒分開,反而會在生活裡,去做工作相關的事;因為如果區隔開來,那麼工作對你而言,就真的只是工作而已。所以前提是,你的工作必須是讓你開心或喜歡的。

我覺得,並不是休閒時間增加,就會讓人把工作做好,也不是兩者間誰多誰少的問題。因為即使生活時間變多了,如果做的是不喜歡的工作,工作時還是不平衡;反而是讓喜歡的工作與生活有更多交集,這樣才會達到我所認為的平衡。

現在的台灣需要有新的生活態度。有時候,我去演講時會跟台下的年輕人分享三件事:熱情、耐力與耐心。

要懂得花時間好好去做一件事

熱情,每個人都會講,但是我發現很少年輕人真的把工作當作投注熱情的對象看待,因為在工作上沒有興趣,無法享受過程,所以在生活上也沒有熱情。

其次是耐力,大家都缺乏耐力。對於覺得對的事,當然應該堅持到底,但是很多人會半途而廢,看到什麼比較好,就立刻輕鬆地改變自己原來的想法。

第三是耐性。因為缺乏耐心,什麼都要快,所以會有「懶人包」出現,卻忘了只有肯花時間去做,才可能做好。更大的缺點是不願意花時間好好過生活,不懂得花時間去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聽一個故事,因為什麼都搶快;在我看來,「快」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以我自己而言,我從來不去羨慕別人什麼都懂,而是做我拿手的事情就好。我只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結果發現,這種深度的專一,反而是我喜歡的生活節奏。

之前,有一位科學家來我的餐廳用餐,因為他對料理感興趣,問我是否可以讓他到我的餐廳實習一個星期?我說當然可以啊!結果他上班第一天,我請他整理放置乾貨的櫃子,發現他將所有的乾貨按照字母的A到Z順序去排列,乍看起來變亂了,但是他告訴我,這樣以後工作人員要找果醬或是麵粉,只要用英文開頭去搜尋,就很容易找到。

這位科學家的方法,是我們做了一輩子廚師都不會想到的,這就是生活,他將他對工作的熱情融入在生活中,為我的工作帶來火花,既讓我的工作不一樣,也讓他的生活更有感。

至於我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是希望跟更多人分享對生活與工作的想法,希望影響更多人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讓大家換個角度去看看,現在還缺少什麼、如何讓它更好。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一個人天天給你打電話發訊息,說明他是愛你的,起碼他心裡有你。
如果每次都是你給他打電話發訊息,那你就不用問了,其實他心裡根本就沒有你

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世上不愛的理由有很多:我很忙、我很累、我都是為你好....

愛的表現只有一個:就想和你在一起…我給你倒了一杯熱水,而你惦記著其他飲料,所以你將它放置一旁。
可是飲料越喝越口渴。於是,你想起了那杯熱水,你以為它還是溫的,可端起來已經冰冷刺骨。
水涼了你埋怨不了任何人,別忘了,那杯水起初是溫熱暖心的,是你的不在意,讓它變冷了!
很簡單的文字卻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什麼叫珍惜。
夥伴也好!同事也好!朋友也罷!情侶也是!
你珍惜我的同時,我亦會加倍對你好~最後還是那句話: 且行且珍惜!

「如果我為你卸掉臉妝,為你卸掉口紅,為你脫掉高跟鞋,變成了為你洗衣做飯的「老媽子」,穿著隨意,大笑時露出我哪小虎牙,生氣時爆粗。挺著大肚子笨拙的做著飯菜等你回家,甚至上廁所都不用關門,拿出每次買菜時還價省下的錢給你買酒買煙。不是因為我沒有資本去和更好的男人過更好的日子,不是因為我淡泊名利,只是因為在長影頒獎典禮我獲獎時哪封感動全場的情書,只是因為你很珍惜我。如果因為沒有了你初見我時的魅力,你選擇不再珍惜我,我今天依然可以穿上高跟鞋,化上精緻的妝容,綻放我依舊的精彩,重拾我的事業和光環。走出門被萬人追捧矚目。其實我心裡想到還是家的溫暖和孩子的未來。
很簡單,我可以慣著你,也可以換了你!


真切感受到只有當女人是寶貝,才知道寶貝的寶貝之處。
就如同將一個好的古董給一個乞丐,他可能就當尿壺用了。 

你把自己給一個不懂得欣賞的人,可能就會淪為保姆或出氣筒。
紅粉必須配佳人,好酒才會給英雄。
否則是暴殄天物。工作如此,感情更是如此。且行且珍惜。
如果有一天女人化上屬於我精緻的妝容,走出去我一樣光彩奪目。
她要是變心了,就真的追不回來了!
其實你身邊的女人也一樣,不信你看……

 

當女人變了,就真的追不回了!

當女人粘你的時候,說明她愛你,需要你陪。
 

當女人不再和你吵架,她已經不愛了。
當女人不再對你嘮叨,她已經死心了。

當女人不再對你流淚,她已經心寒了。 

 

當女人不再對你撒嬌,她已經沒熱情了。
 

當女人不再要求你的陪伴,她已經失望了。

當女人不再與你談及未來的生活,她正在遠離你了。

當女人不再與你分享她的快樂,她已經不信任你了。

當女人不再計較你打不打電話,她已經漠然了。
當女人做任何決定都獨立處理,她已經不再需要你了。

2016.03.08 祝三八婦女節大家開心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世代間的強烈共鳴,一種無關景氣、無關貧富的普世價值。減少後,才能看得見的「重要」。不被常識束縛的富足人生。

身邊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因為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

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多了時間
.享受生活
.感受自由/解放
.不再與他人比較
.不再在意他人目光
.不害怕別人的眼光
.凡事積極主動
.專注力提升/貫徹自我
.樸實/環保
.健康/安全
.人際關係改變
.活在當下
.感謝,然後幸福

現今社會建立的「幸福範本」無一不告訴我們,未來充滿未知,我們要趁現在盡情擁有,才能獲得幸福。這與我寫《我決定簡單的生活》這本書想要宣揚的理念截然不同。

只要有錢就能買想要的東西,遇到任何困難也能用錢解決,於是乎,逐漸以別人擁有的金錢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只要有錢,什麼都買得到。沒錯,就連人心也像物品一樣,只要有錢就能收買。既然能收買人心,買到幸福又有什麼難的?正因如此,更要努力賺錢。我才不要吃苦,我要讓更多人買我的書,才能大賺一筆!」

容我稍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位單身的三十五歲男性,從沒結過婚,在出版社擔任編輯。之前在東京都目黑區的中目黑住了十年(住在那裡的原因很簡單,我希望有人問我住哪裡時,我能回答中目黑),最近搬到品川區的不動前一帶居住。房租是一個月六萬七千日圓(比之前便宜兩萬日圓),這次搬家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以下省略)。

從來沒結過婚,這把年紀卻還口袋空空。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我真是個沒用的男人。若是以前那個死愛面子的我,我一定會覺得很丟臉,不敢跟別人分享我的近況,但我現在完全不在意。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現在很幸福。

我一直很想從事可以傳達價值觀的工作,而不是為了金錢或物質出賣勞力,因此十年前剛進社會時,我只想做與出版有關的工作。可惜在工作過程中,我逐漸迷失了初衷。不瞞各位,出版業界可說是夕陽產業,為了活下來,必須想盡辦法推出暢銷書。要是沒有暢銷書,就無法維持出版事業,更遑論要出可以流傳萬世的書籍了。我每天都在面臨嚴酷的現實考驗,於是便在這個過程中「長大成人」。當初以出版為志向的熱情早已消耗殆盡,讓我也不得不屈服在「到頭來還是『向錢看』」的普世價值下。

丟東西卻讓我重拾年少時的價值觀。

長期以來,日本社會並不是由自民黨執政,而是在其背後組成聯合政府的「金錢黨」、「物質黨」與「經濟黨」。這個聯合政府長年把持朝政,讓人遺忘其擁有的「政權」特質,進而成為維持社會運作的基本前提,不僅沒有人質疑,更沒有人察覺它們的存在。這個聯合政府長期霸占主席臺,我首先針對「物質黨」主席發難:「不好意思,可以讓我坐一下你的位子嗎?要是我表現得不好,就將位子還給你。」

於是我開始貫徹極簡生活,將自己擁有的物品數量減至最低,成為一位極簡主義者。實踐極簡生活之後,我發現最大的好處不在於家裡變整潔了、打掃起來更省事了這類顯而易見的改變,而是本質上更深層的收獲。我重新思考自己該如何生活,重新定義每個人都渴望的「幸福」。

這一路我丟掉許多東西。

讓我現在得以每天品味幸福,過著充實的生活。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開始丟東西後,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幸福了。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希望自己幸福。正因為我們打從心底想要幸福,才會每天用功唸書、從事運動、努力工作、養兒育女、專注於興趣之中。即使別人覺得你過得很辛苦、很孤獨、很不幸,但都是你追求幸福的結果。追求幸福是驅使人類努力向前的原動力。

過去我也跟許多人一樣囤積物品,以為這些東西可以突顯自己的價值,甚至能讓自己幸福。各位只要看過一開頭刊登的垃圾屋照片就知道,我很喜歡留東西,屬於捨不得丟東西的個性,看到東西就想留下來,所以愈囤愈多。

即使擁有這麼多東西,我還是動不動就跟別人比較,真的很可悲。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思緒十分混亂,腦袋也無法思考,任憑時間流逝。到最後開始後悔從事自己選擇的職業。成天喝酒逃避現實,讓自己的女友傷心。我無力改變自己,只能接受自己是個這麼差勁的男人。

過去的我花了很多心力脫離垃圾屋,遇到週末女朋友來家裡玩時,只要稍微收拾一下,打掃看得見的地方,看起來就很整潔。然後再巧妙配置設計時尚的個性擺設,利用間接照明營造氣氛。

可是,如果平時到我家裡,就會發現我的書已經多到書櫃塞不下,散落在家中各個角落。那些幾乎都是認為有一天會讀,隨便翻閱幾頁就擱著,以及借來之後便提不起興趣看,放在家裡遲遲未還的書。這就是我以前的生活。

不僅如此,絕對不能讓別人打開我家壁櫥,因為裡面塞滿了以前我最愛的衣服,難得心血來潮從中抽一件出來穿,卻沒有勇氣穿出門。這些衣服從買來之後就很少穿,加上價格又很昂貴,我老想著等哪天天氣好的時候拿出來洗一洗、燙一燙,就能再次派上用場。

房間裡四處散落著一時興起購買的娛樂用品,入門款吉他與擴大器早已積了一層灰,還有一直想著有空時一定要自我進修的英語會話教材,經典款古董相機連用都沒用過。

我總是三分鐘熱度,所以從來沒在家裡把玩過。看完預錄的電視節目《毒舌糾察隊》後,拿起智慧型手機玩拼圖遊戲,玩沒一會兒就關掉,去超商買酒喝。

過去的我老是在跟別人比。

我的大學同學住在東京填海造地新市鎮裡的高級公寓,玄關富麗堂皇,餐廳擺設著品味卓絕的北歐家具與餐具。我在心中暗自估算這裡的房租,接受好友溫馨的招待。好友在大公司工作,收入高又穩定,出社會不久就抱得美人歸。太太跟他一樣都很喜歡看電影,兩人不僅興趣相投,結婚不久便生下小孩,過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穿著時尚的小寶寶看起來真的很可愛。我不禁猜想,我們在大學時都半斤八兩,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跟他之間,出了社會之後產生如此大的差異?

白色法拉利跑車拉風地駛過十字路口,那輛跑車的價格應該買得起兩間我現在的租屋公寓吧?我騎著以五千日圓向朋友買來的二手自行車,望著疾駛而去的車尾燈。

在這個狀態下,我每個星期都抱著逆轉勝的一絲希望購買toto BIG 運動彩券。

我也曾因為低收入和零存款等原因,讓女友對未來感到不安,最後分手。用盡方法隱藏自己的自卑感,以及對其他人的忌妒心,像行屍走肉般地過日子。老實說,過去那個擁有滿屋子廢物的我,根本不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很慶幸自己勇於丟東西。

這個舉動讓我成為截然不同的自己。

各位可能覺得我說得太誇張。

還有人對我說:「不過就是丟東西而已。」

沒錯,我只是丟東西而已。

我沒有成就任何大事,也沒做任何值得向人誇耀的事。

只有這件事我敢大聲地說:

自從減少物品後,我每天都感到很幸福,也慢慢地了解什麼是幸福。

如果你也跟過去的我一樣悲慘,老是與別人比較,認為自己不幸,我建議你開始丟東西。有些人天生沒有物欲;有些人具有一種天賦,可以從混亂的雜物中找到寶藏。但我希望傳達的是讓所有人感受到「普通」幸福的生活型態。所有人都想獲得幸福,為了想獲得幸福而購物,卻只能給我們短暫的幸福感。

由此可見,我們對於幸福,真的是一無所知。

減物後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諦。

各位是否覺得我又言過其實了呢?

但,我是真心這麼想的。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的餐廳大部份都會在客人入坐後遞上熱茶或暖水,絕少會遞上冰水(題外話,在香港的話,加冰還要加錢呢)。但日本則完全相反,除非客人要求,否則通常會一律遞上冰水,相信很多人也對此不甚明白。剛來日本生活的我也抱有同一個疑問,明明外面都冷到要下雪了,餐廳店員還是執意給我一杯冰水(有些則提供茶,但絕不會有溫水或熱水的選擇)。後來有一次,我和打工換宿的老闆聊起這個現像,他以日本人的身份向我解釋,我才知道背後原來藏著如此令我驚訝的原因。

原來這是因為在很久以前,製冰不容易,即使製作成功兼份量十足,也會因冰的自然融化而只剩下少量,於是在那時,冰只能用作招呼貴賓之用,冰水更不是人人可以享用。而溫水和熱水呢?熱水因為只需要簡單生火煮熱便有,溫水則因為隨時也可以得到而沒有珍貴的感覺。而且冰水入面會有冰,溫水和熱水入面則是「何でもない」(什麼也沒有),因此會被視為廉價品而絕少拿出來用作招呼客人。

時至今日,製冰雖然簡單多了,但因為這個「冰塊是很珍貴的」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如果要招呼客人,日本人還是會遞上冰水以示對客人的尊敬。 知道了這個原因後,我對餐廳遞上冰水也不會覺得困惑了。從一杯少少的冰水就可以感受到日本人對客人的心意,的確是日本獨有的文化啊!

不過,假如大家還是不想喝冰冰,可以向店員提出請求,日文的說法是「お湯をください」(請給我一杯熱水,讀法: o yu o ku da sa i),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漢字是一樣,但日文的「水」(mizu)就等同冷水,熱水則是上面提到的「お湯」(o yu),不同於我們所說的水就是水,不分冷熱。我也曾因為這個概念而鬧出笑話。記得第一天到溫泉旅館打工時,有客人問我水壺裡的是不是「水」(冷水),我因為抱有「水就是水啊」的概念而爽快地回答「是」,那時剛巧老闆娘路過聽到,連忙替我改正那是「お湯」(熱水),我才想起日文中「水」和中文的「水」的分別,現在想想也覺得當時真的太糗了。不過同時也讓我知道,在他們心目中好像沒有暖水的概念,只有「水」和「お湯」,所以如果想喝暖水的話,就只好自己把冰水和熱水混合了。

以後大家到日本的餐廳用餐時,見到餐廳店員遞上冰水,就知道因為他們是以接待貴賓的心態來接待你了。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只有放下「想要改變對方符合自己期待」的企圖,願意彼此尊重和接納時,才是真正的親密。讓我們不斷往愛情銀行存款,彼此相愛,卻不讓愛成為枷鎖,如同弦線各分開,卻在同一樂曲中顫動。

國外曾有研究發現,在浪漫期就走進婚姻的人,所冒的風險較大,因為在短短有限的時間裏,特別是浪漫期所認識的另一半,通常都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自己內心投射出來的理想伴侶。

因此,理想狀況是談戀愛最少一年,如果可以到兩年更好,這樣才有機會認識真正的另一半。別只相信一開始沖昏頭、飄飄欲仙的感覺,也別被浪漫的閃婚故事、新聞或連續劇所迷惑,因為它所承受的風險是後來慢慢才會浮現的,連續劇通常不會演到最後,只是截取人生片段。

《婚姻的幸福科學》(For Better:How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y Couples Can Help Your Marriage Succeed)一書研究美國數十年的統計數字也發現,二十五歲以後才結婚的男女,離婚比例較低,可能是因為人在年紀漸長後,對興趣和共同目標有明確的認知,有助於選擇能共處一生的伴侶。也可能是現在人晚婚,很多人在步入禮堂前已經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攜手一輩子的意志反而較堅定。

至於彼此是否都能承諾長久的一對一的關係,是現代婚姻中是最重要的。有別於過去為傳宗接代或維繫家族生存的目的,現代婚姻以兩人結合為基礎,因此一對一的承諾成為最基本的要素。

你們兩個人都想安定下了嗎?還是其中有一方還在尋尋覓覓、周遊列國?是不是還在網路上有很多人際社群的互動?或是還東晃晃西晃晃,跟其他人繼續約會?或者是兩個人都可以在同一個地方安定下來了,或是有一方想遷居國外?對方是不是也認定你了,或者只是你認定對方?

如果有一方還不想走進婚姻,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不可否認,其中之一可能是還不夠愛另一方,無法許下承諾,許多人在面臨終生承諾時會感到猶豫,甚至害怕不安,在心頭不斷盤旋自問:「我真的要和眼前這個人共渡一生嗎?」

其他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如果從擇偶偏好來看,男性在初期會注意女性的外表容貌、年紀和體態,在意對方是否健康、美麗、具有生育能力,很符合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大衛‧巴斯(David Buss)以演化論為基礎所提出的「性策略理論(sexual strategies theory)」,他認為現代人的擇偶策略還是延續了祖先過去的成功經驗,以繁衍後代為最終目的。男性的策略是確定女性是否有生育能力和繁衍價值,而女性的策略則傾向選擇有社經地位,而且具有好父親特質的對象,能提供食物、居所和保護。

不過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也深深影響人的擇偶偏好,像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愛麗絲‧意格麗(Alice Eagly)所提出的「社會角色論(social role theory)」,強調人的角色會受到社會規範的制約和影響,女性被期待要柔順、敏感、友善、有愛心、能照顧別人,男性則是要陽剛、主導、競爭、有領導和保護力。


因此男性在長期關係裏,會期望女性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像是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溫良柔順、教養照顧小孩、也能照料父母親,如果對方無法符合這些角色規範,男性多少會受到一些外在的社會壓力,或是形成自我的內在壓力,影響他的擇偶偏好。

因此如果有機會,兩個人坦誠談一談,是什麼影響了自己或對方進一步邁入婚姻的意願?是心中的哪個偏好或隱憂?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期待還沒有被滿足?了解彼此心中的考量,才有可能做進一步的承諾。

不過研究愛情超過三十年的費雪則是按不同類型的人格特質,提出另一種有趣的擇偶觀點。她從科學的實證研究和歸納發現,人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冒險型(explorer)、建造型(builder)、指導型(director)和協調型(negotiator)。

冒險型的人好奇、熱情、衝動、喜歡嘗試新的事物和新的經驗、比一般人樂觀、有活力。

建造型的人則強調事實、對數字敏感、生活有秩序、重視責任、先計劃再行動、冷靜有自信、有行政和管理能力。

至於指導型的人,因右腦發達,具有空間數理能力,也因左腦不發達,語言和情緒能力較弱,喜歡別人講話講重點,也喜愛有競爭性的對話,重視排名,喜歡幫助別人。

而協調型的人雙腦並用,尋找心靈伴侶,重視想像力,有同理心,容易相信別人,也喜歡討好人,較常表達出情緒,也常常內省,重視覺察。

不同類型的人呈現出不同的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類型,互相搭配,恐怕比受限於男女角色和某些條件特質來得好。根據費雪的研究,冒險型的人比較容易跟冒險型的人一拍即合,建造型的人容易跟建造型的人發展出情侶關係,而指導型與協調型的人則是非常適配的伴侶。

像知名的電影明星布萊德彼特和安潔莉娜裘莉可能就是典型冒險型的結合,他們敢於追求自我,不顧世人的眼光,說要在一起就在一起,不被社會價值所羈絆,生活也不想要一成不變,有自己的生活風格,經常可聽到他們的生活趣聞。

而總統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或許就屬於建造型的拍檔,兩個人都是按部就班,守規矩的人,他們的求學和工作是如此,關係發展也是如此,從相識、當朋友、再變成情人和結婚,都是一步一步來,不是突然擦出火花,閃電結婚,是屬於生活穩定,會白頭偕老的伴侶。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太太希拉蕊是典型協調型和指導型的組合,希拉蕊強勢、主導性強、是不折不扣的指導型人物,而柯林頓是順從型的協調者,他們兩個人從年輕一路走過來,就搭配得很好。

現代女性很多在外面工作,有機會展露出指導型的長才,男性特質較強,成就也高,或許就可以考慮協調型的男性,而不是再找另外一個指導型的對象,才覺得互相匹配。


通常協調型的男性也會喜歡指導者的女性,深深被她們吸引,因為她們能幫他們安排決定很多事情,而指導型的人本來就喜歡協助幫忙人,這樣的組合就能皆大歡喜。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的「問題」,小至幫助學生主動寫功課,大至改變人的思考面向,進而影響人生。擅於「問問題化於無形」的許添盛,靠的不是技巧,而是回歸尊重和真誠。

「叔叔覺得你一定不是故意不寫功課,是遇到困難了對不對?」

小朋友默默點了點頭。

「你一定也希望老師喜歡你,會嗆老師,可能是他沒顧到你的尊嚴,無形中得罪你了是嗎?」

「對,」小朋友像遇到知音,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發生了什麼事,要不要說說看?」

沒有責備,沒有說教,也沒有情緒,這是賽斯身心靈診所的諮商室裡常會出現的相似提問場景。很多人因為這樣細膩的問題,卸下心防,開始對話,開始改變。

示範提問的是院長許添盛,他的本業是身心科與家醫科醫師,不少人卻是透過演講而認識他。他的演講行程遍及台灣、香港、紐約、多倫多等,四處推廣身心靈療癒,多年來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

因為聽了演講深受感動,進而應徵成為許添盛特助的林娉如回想,8年前的她個性比較悲觀,但受到許添盛的影響,現在的她自在許多,「很多時候也不會(負面思考)了,」林娉如說。

在許添盛的部落格上,經常有網友感謝他為他們所帶來的改變。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讓他影響那麼多人?

說服別人的不只嘴巴,還有耳朵

許添盛非常擅於提問,但光是「問問題」不夠,他的體會是:還要加上「隨時準備好要聽」

因為工作關係,許添盛幾乎每天都要面對行為偏差、心理狀態不佳或人生面臨困惑抉擇的求診個案,引導他們找出解決之道。

多數時候,許添盛不會告訴當事人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找解答。他最常做的事,就是丟出一個簡單的問題,用心傾聽,再以對方的回答為基礎,提出下個問題。「我問過最多次的問題就是:『你要不要再多說一點?』」許添盛笑著說。

「很多人以為我口才很好,很會說服別人,其實不是。」他接著解釋:「真正說服別人的不是嘴巴,而是耳朵。我只是藉由問問題,來讓對方說話。當他覺得被聽見,心裡已經好一半了。」

因此,雖然在演講台上口若懸河,但私底下的許添盛並不多話,透過一個看似平淡的問題,讓對方產生共鳴,開始說話後,他就把大部份時間拿來「聽」。「多數人其實不是沒準備好要問,而是沒準備好要聽,」他有感而發地說。

當然,傾聽只是提問者必備的態度,問題還是得問得巧妙,才能降低被問者的抗拒心理,順著你的脈絡回答,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改變別人最快的方法:同理他

好問題要以同理心為基礎,抓住對方的感受來提問。一般來說,人只有覺得自己獲得理解後,才會願意坦誠回答問題。

許添盛曾遇過一對夫妻,丈夫賺了很多錢,錢都歸太太管,但丈夫好賭,常需要太太拿錢還賭債。兩人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找上許添盛求助。

許添盛私底下問那位先生:「你去賭博,一定有得到情緒的抒解,你都抒解了哪些情緒?」

「我心裡很多不滿時,就會去賭博。」

「心裡有不滿,要不要說說看?」

「我賺了那麼多錢,太太都不讓我花。我就去賭博,讓她把錢吐出來。」

「這樣啊,但輸掉的是你的錢,並沒有回到你的口袋裡,反而都不見了,我實在想不通這個邏輯,你可以解釋給我聽嗎?」

問著問著,最後,這位先生自己說出:「我這個行為真是滿傻的。」

仔細看這段對話,許添盛雖然想幫助對方戒賭,但他絕口不提,只是從頭到尾站在與對方同理的角度,對方的接受度反而更高。「你不要說他傻,要讓他自己說出這句話,」許添盛說道:「改變別人最快的方法,就是同理他。」

換言之,當你想說服或改變一個人時,不能只是希望他做某件事,而要先理解「為什麼他不做這件事」,再循序漸進地引導。

溝通不夾帶指責,才能暢行無阻

此外,許添盛特別強調,問問題時最怕夾帶著情緒與指責。

人際之間,常因對話充滿批評與責難,使得雙方如同進行攻防戰,無法真正溝通。像是「你為什麼不念書?」「你為什麼那麼晚回來?」「你不覺得這件事很丟臉嗎?」等,都是用情緒問問題,只會激起對方的不滿,讓對話無法持續下去。

許添盛坦言,他幫個案做諮商時,當然會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也希望幫對方帶來一定的改變。但是,「我的意見是藏在後面,不是表面。」他說:「我不會讓對方認為我在任何地方對他提出質疑。」

他以燈號來形容,最好的提問方式是讓對方願意一直講,「一路亮綠燈」。「問問題若能一路綠燈,就能一路問出你要的東西,」許添盛直言。

真誠引導,而非事先「設局」

熟稔運用提問技巧幾乎已成為許添盛的本能,但他使用的語言並不難,國台語夾雜,時而逗趣,時而幽默。甚至,他還隨意示範了一個如何讓殺人犯吐實的問答。「我看你一定不是故意要殺他的,你一定是非常的生氣吧?」「對,我真的是太生氣了……」一句話就問出了實情。


林娉如表示,長期和許添盛共事,特別能感受到他的這種功力。「他的問題很自然,感覺就是化於無形。」林娉如回憶道:「曾經還有個老師說:『沒跟在許醫師旁邊做個案,不知道水有多深』。」

許添盛指出,多數人其實也都可以靠訓練、憑經驗來鍛鍊提問力。不過,他也點明,提問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對方思考,讓他自己做出決定,而不是「一個事先設好的局」。因此,有時「他們做出的改變,不一定跟我們要他們做的改變一樣,要有寬廣的腹地可以接受才行,」他提醒。

總之,藉由問題來說服、引導,不能只落於技術與技巧,那就本末倒置。「出發點是真誠,最後還是要回到真誠,」許添盛做下最好的詮釋。

心理醫師教你3招人際好提問

● 遵循守密原則,不要把兩人之間涉及私人或敏感的問答內容告知他人。

● 注意遣詞用字,每個字都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度。例如,「你會不會覺得這件事你輸了?」聽起來就比「你會不會覺得這件事有缺點?」來得刺耳。

● 對於健談的人,要問開放性的問題;話不多的人,則要問他封閉性問題。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能偷生,請愛上自己的個性。

        孩子不像妳,就像妳老公,一定會像你們其中一人,或是混和在一起。

        帶孩子之前,請先愛上自己的「個性」,愛上另一半的「個性」。因為「愛自己」也才能欣賞孩子的優點,包容孩子的缺點。

        最不好帶的孩子,往往不是個性跟你「南轅北轍」的那個,而是跟你「一模一樣」,但你卻不愛你自己。

        很多時候,為何會跟孩子有那麼多的「衝突」,其實是我們覺得自己的「個性」,害我們吃了很多的虧。所以,出於潛意識的要保護孩子,希望孩子不要和我們一樣「吃虧」,所以才會變得嚴格。但是,我們卻忘記的孩子是用「模仿」來學習,而不是「聽道理」來學習的,所以就會一直出現衝突。

        請先愛上自己的「個性」,因為你喜歡你自己,也就會喜歡你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的同時,不也就可以看到孩子的優點呢?對自己寬容一點,多看優點,少看缺點,看孩子也會變得比較順眼。孩子們有他人生的課題,是需要時間、經驗的灌溉才能長大,不是我們在旁不停一直念,念到耳朵都長繭就會改變的。

       欣賞孩子的優點,漸漸地改變孩子的缺點。不要過度執著於糾正缺點,如果優點都找不到了,就算是全沒有缺點又如何,只是變得平凡而已,那又有什麼好處呢?只是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信,又哪裡會積極主動呢?結果沒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讓孩子變得困惑,而變得被動了。

       請記得孩子是靠「模仿」來學習,不只是你說的話,甚至連語氣與姿勢,也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其實,想要改變孩子並不困難,困難的事改變自己,因為只有當你變了,孩子才會跟著改變。不要把我們內心的「矛盾」,變成孩子的「困擾」,卻要抱怨孩子不願意乖乖的配合。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工作,更是要夫妻彼此之間的配合,畢竟孩子總是會像其中一個人。好好愛上自己,愛上自己的另一半。不要想先改變孩子,而是先改變我們,當大人變了,孩子才會跟著改變,因為「我們」就是孩子最好的「模範」。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如何從忙碌的生活中,緩下急促的步伐,先學會好好的「愛」上自己。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你有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有權勢,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後恢復正常。
記住:千萬不要憤怒的時候,做任何決策!
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製自己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
記住:一個能控製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強大。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
記住: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1.急事,慢慢地說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後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清楚,會給聽者留下穩重、不衝動的印象,從而增加他人對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說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話講出來,就不會讓聽者感覺生硬,他們不但會欣然接受你的提醒,還會增強彼此的親密感。

3.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對那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說,別人會覺得你虛偽;如果你能措辭嚴謹地說出來,會讓人感到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4.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人們最討厭無事生非的人,如果你從來不隨便臆測或胡說沒有的事,會讓人覺得你為人成熟、有修養,是個做事認真、有責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會讓聽者覺得你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願意相信你。

6.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不輕易用言語傷害別人,尤其在較為親近的人之間,不說傷害人的話。這會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善良的人,有助於維繫和增進感情。

7.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人在傷心時,都有傾訴的欲望,但如果見人就說,很容易使聽者心理壓力過大,對你產生懷疑和疏離。同時,你還會給人留下不為他人著想,想把痛苦轉嫁給他人的印象。

8.別人的事,小心地說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安全距離,不輕易評論和傳播別人的事,會給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聽別人怎麼說

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給人以謙虛的印象;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

10.尊長的事,多聽少說

年長的人往往不喜歡年輕人對自己的事發表太多的評論,如果年輕人說得過多,他們就覺得你不是一個尊敬長輩、謙虛好學的人。

11.夫妻的事,商量著說

夫妻之間,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責,而相互商量會產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強夫妻感情。

12.孩子們的事,開導著說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採用溫和又堅定的態度進行開導,可以既讓孩子對你有好感,願意和你成為朋友,又能起到說服的作用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小的台灣,卻有極大的城鄉差距,總讓人驚訝不已。還記得有一次,與一位來自金門的學生同遊,當他看見火車疾駛而過,既驚訝又興奮,那是他第1次親眼見著火車,同伴們從此笑稱他為「原始人」。

另一次演講中,遇到一位皮膚黝黑的布農族學生,他跟我說:「老師總認為他不愛乾淨,把自己弄得髒兮兮,不停地要他去洗澡。」

山上的孩子也沒看過電梯。某次活動留宿在中研院的招待所,隔天一早我就接到管理員的抱怨電話,說孩子們徹夜玩電梯,過於吵鬧。在城市裡,電梯是再自然不過的設備,對他們而言,卻是這麼新奇。

城鄉差距的故事永遠說不完。帶領孩子們做城鄉交流,雖然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弭平某些社會的不公平,但我知道他們在山上才是真正快樂的,他們也讓我看見什麼叫做「分享」。

去年中秋節前夕,送月餅一路送到南投仁愛鄉濁水溪上游的合作國小,當時只剩下1盒月餅了。正當我擔心著,6個月餅怎麼也不夠全校49個學生享用,校長卻在電話那頭笑著說,全校學生早已在操場上等候。

當我們一到,學生果然都在操場上,依照年級分成6排,每排分得1個月餅,每個小朋友吃一口便往後傳。最後,49個孩子都如願吃到月餅。

這就是分享。在城市裡要教導學生何謂分享,很難,對山上這群孩子來說,分享就在他們的生活裡,多麼自然。

成功不等於成績好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從來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既然是馬拉松,重點就在於你能不能跑到終點,以及過程中的毅力與耐力。

社會大眾習慣把成功與成績畫上等號,但是學生時代的成績好,不代表未來能持續跑到人生的終點。一口氣捐贈3億元給母校台灣大學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當年功課並不好,而過去那些拿書卷獎的好學生們,如今卻得仰賴他提供研究經費。

成功絕對不等於成績好,成功需要的是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這3個特質,在校園裡未必能學到這些能力。

真正的教室在學校外,要從生活中去學習。就像我開始帶領城市小孩上山去,他們才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離開父母的保護,體驗真正的生活。你要試著關懷別人,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

思考力+表達力=競爭力

事實上,台灣學生不懂得生活,也缺乏思考力。到國外求學,都非常用功,會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老師在課堂上問問題,就非常自信地把書上的答案一字不漏背出來。對國外老師來說,這是欺騙(cheat)。

為什麼?國外教授普遍認為,學生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只會背書,就是剽竊作者的思想。

台灣學生不會、也不習慣思考,只知道背書,但是當每個人都可以輕鬆獲取各種知識與資訊,思考力將是你在社會上唯一的競爭力,你要懂得運用同樣的資訊,整理、組織成與眾不同的結果。

MIT(麻省理工學院)已經連續3年未提供獎學金給台灣學生(單指腦科學領域),由大陸學生取而代之。究竟大陸學生和台灣學生有何差別?MIT教授坦白表示,兩岸學生的差別不在聰明才智,而是表達力:大陸學生多能侃侃而談,台灣學生總是扭扭捏捏。

教育是一種投資,投資就希望有回收。如果學生無法適切地表達所學的知識,校方與老師如何了解投資的成效?從小,家長們教育孩子要「有耳無嘴」,長輩也時時告誡著「槍打出頭鳥」,導致台灣學生缺乏表達自我的能力。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冰冰有句話:「我不嫁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聽起來是不是霸氣威武,今天有了更霸氣的版本:要成為公主,不一定要嫁給王子。說這話的人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肉眼可見的幾年前,還是個灰姑娘來著。

艾瑪‧沃特森這個名字很多中國人看起來好陌生,那是因為我們認識這個小姑娘的時候,她還是《哈利波特》中的「赫敏」。


none

(圖片翻攝自:ntdtv  下同

出演赫敏時,艾瑪還是一個9歲的小屁孩。她說自己和赫敏簡直一模一樣,她簡直不忍心讓別人出演這個角色。但她其實經歷了8輪面試才得到這個角色。認真、聰明、班上的學霸,但也可愛有人緣。這是赫敏,也是幼年時的小艾瑪。

那時候的艾瑪還貌不出眾,雖然成為了眾多孩子心目中夢想的「赫敏」,但她並不是萬人迷,她只是一個普通少女。



開拍哈利波特時的Emma Watson。(翻拍自網絡)


她像是小時候班上的資優生班長,帶著「我是學霸,老師愛我」的傲氣,小小年紀就帶著氣勢,所以永遠做不來等王子拯救的傻白甜,而是順理成章的把自己變成了公主。

8部哈利波特電影,我們眼看著這個臉上長著小雀斑,牙齒不太整齊的小姑娘,長成了美可征服王子的美女。

她只是在紅毯簽了個名而已,網友們都瘋了。歪頭,揚下巴,自帶冷傲氣場的艾瑪‧沃特森,征服王子不只是玩笑話。事實上,艾瑪的確和王子約會過……



Emma Watson。(Kevin Winter/Getty Images)


英國媒體曾曝出,英國皇室的哈里王子(沒錯就是威廉王子的弟弟)在追求艾瑪,英國民眾當時都覺得,艾瑪超適合當王妃,恨不得王子把她娶到手。

對此,艾瑪表示:「要成為公主,不一定要嫁給王子。」

顯然,艾瑪並沒有打算成為「最美王妃」之類的傳奇,她更希望以艾瑪‧沃特森的身份成為傳奇。

而艾瑪,正走在成功的路上。即使是苛刻又繁雜的大規模抽樣調查中,艾瑪依舊是民眾選出最喜歡的女明星之一。所有人形容她為:智慧與美麗的結合。從童星到女神,艾瑪看起來一路風光,其實她的掙扎比同齡人更多。

「我不想要讓他人來決定我是誰,我只想要為自己做決定。」



Emma Watson。(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Images)


9歲開始,她失去了童年。每天6點鐘到達片場,9點回家,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常態。

她得到了所有孩子都渴望的角色,她出演了《哈利波特》,一舉成名。正常來說,她只需要愉快地做一個明星就好。同劇的演員已經有人在放棄學業,但艾瑪沒有。她依舊要求自己做一個每門功課都拿A的資優生。

所有人都好像看到了這群小小年紀就成名的孩子未來的人生,但偏偏艾瑪要對所有人的「預測」說不。她拿到了三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最終她選擇了在布朗大學上學,最終在布朗大學拿到學士學位。

同劇組的演員談起她,都不得不稱讚這個女孩:保持好成績真的是有難度的事,更別提像她那樣要拍戲,抵抗輿論壓力,被狗仔追」,「女人就該活得像艾瑪一樣,漂亮像公主,學習是學霸,工作認真做事努力」。



Emma Watson。(GERARD JULIEN/AFP/Getty Images)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瞭解想要奔向的目標,更要嘗試著盡一切努力去實現。」

艾瑪的智慧在於她懂得取捨。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在大學期間,她對外宣稱,不接任何電影。事實上,她也的確除了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拍攝和宣傳,接的工作非常少。於是大學的時間,她成了一名普通學生。她說,這是在享受童年。

雖然即使如此,她還是花費了5年時間才畢業,拿到了英國文學文憑,但能放棄最當紅的時段專心學業,顯然艾瑪並不想把「赫敏」作為終身職業和人生巔峰,她熱愛演員事業,但更想做一個聰明的女人。

「我沒有漂亮的牙齒,我也不是骨感的女孩。但我想要當一個不管身材如何,都能夠愛自己,仍然覺得自己很棒的,不隨意改變自己的人。」



Emma Watson。(Chris Jackson/Getty Images)


艾瑪並不是天生麗質的類型。畢竟我們都見證過她一口小亂牙,頂著發瘋似的捲髮,穿著慘不忍睹的小時候。但艾瑪的強大是,明明留下那麼多「黑歷史」,現在還能讓人喊她一聲「女神」。

英國新晉的街拍美女前十名,「我喜歡時尚,我覺得它非常的重要。因為它是讓你展現自我給全世界的。」

她不是腿最細的,不是最高的,身材也不夠火辣,但紅毯上走路帶風,穿著黑色西裝走中性風,也秒殺一眾「性感女神」。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跟著我的直覺走,因為我無法取悅每個人。」

她是慈善晚會、電影節紅毯,高級時裝周的常客,但走出五光十色的娛樂圈生活,她更是一個用智慧和才華逐步征服眾人的女人。



Emma Watson在聯合國。(Eduardo Munoz Alvarez/Getty Images)


她在聯合國He For She運動發佈會發表10分鐘講話:倡導女性女權能解放。並成為了「聯合國親善大使」。在艾瑪宣佈這個消息的當晚,聯合國的官網都被熱情的網友們擠爆了。艾瑪深知自己的影響力,並在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希望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讓這個世界做出一些真真切切的改變,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擁有的機會,我會珍惜

「我不要讓失敗的恐懼制止我前進,阻饒我去做我真正在乎的。」



Emma Watson在聯合國。(MIGUEL ROJO/AFP/Getty Images)


事實上,艾瑪並不是生來就是公主。在早年父母離婚時,她平日跟隨母親生活,週末跟隨父親,而父母並非生活在一座城市,所以她努力學習,努力工作。

如今她看起來擁有一切。她甚至說:「我有不用工作也一輩子都花不光的錢,但我仍舊想要做些什麼。」她很努力,所以現在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有人在虜獲王子的心之前,就準備好了成為完美王妃;有人顯然志不在此——她出入聯合國,和世界上最好的演員合作電影,甚至出演了一部音樂劇考驗自己的歌舞實力。

她嘗試了各種事情,也嘗試了和王子約會,然後發現,還是做「女王大人」更有趣。



Emma Watson。(Dave J Hogan/Getty Images for Paramount Pictures International)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文藝青年跨足藝能界,蔡康永左手玩藝文,右手搞娛樂。以前他主持《真情指數》、《今天不讀書》,總能將受訪人的內心世界牽引出來,或將嚴肅知識談得有趣;這幾年《康熙來了》中,他犀利直率、諧而不謔的風格更蔚為風潮。

蔡康永的人氣,從他為新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宣傳所辦的校園演說可見一斑。幾個小時前就有人排隊,為了讓人潮進場,演講足足延遲了半小時以上,連講台上也席地而坐、擠滿了「搖滾區」的聽眾。

這些學生,都渴望學習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學說話就是學做人

為何要談「說話」?蔡康永開宗明義點出:「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會決定魅力,但生活種種: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像,聽你講話的人是什麼心情,想聽到什麼。」

蔡康永強調,說話不只是「術」。從小在人情世故複雜的大家庭成長,他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跟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跟別人在想什麼,還有,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用一句話來歸納,就是:You are what you say(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

他的理論是:說話形塑自我。說話謹慎,或注重說話品味,才能因此成為謹慎或有品味的人;嘴上愛抱怨,久而久之也將愈來愈像「怨女」。說話既然決定你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與命運,當然要在乎。連帶地,他詮釋「說話之道」時,也從人性出發。

以《康熙來了》為例,「大家一定覺得《康熙來了》是挖人隱私的節目,希望來賓說愈多愈好。錯!其實我最常做的事,是在保護、阻止某些人說得太多。」有時來賓在現場失控「爆料」,蔡康永就會帶著小S設法把話題引開。

難怪小S在他新書推薦序中說:「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間,」形容蔡康永:「跟他聊天絕對不會被刺傷,還會被附加的一兩句小誇獎逗得心花怒放,又感覺真誠不滑頭。」

的確,蔡氏風格就是慧黠、世故、貼心,但不尖酸刻薄。

所謂「會說話」,是不是常要昧著良心,說些虛偽的話?蔡康永露出促狹的眼神,「是虛偽一點好,但說不上昧著良心吧!」

生活中,面對諸如「我最近是不是胖了?」、「我新剪的髮型如何?」這類問題,大可毫不猶豫的回答:「不會呀!」、「好看極了!」多稱讚別人讓聽者開心,並無損於「良知」。

故事永遠比道理吸引人

除了不傷人,要把說話變成自己的特色,進階版還得做到學會「說故事」。

蔡康永認為,很少人會被道理說服,都是被故事吸引:「我想這跟人類原始的生存之道有關,原始人也是靠著故事的講述來傳播生存之道。」

一個好故事,會讓聽者忍不住問:「後來呢?」要不就是:「怎麼會這樣?」要練習這種「懸疑式」說話,可沒事多找朋友練習,例如在每個段落稍作停頓,若對方一直問:「後來呢?」那表示成功了;若對方不斷分心,就該換個方式說故事了!

人生無處非故事,他進一步形容,「當你說『我希望中一億樂透』時,心中同時也在編造中樂透後要如何使用這些錢;當你跟一個女生求婚,也不可能說『嫁給我吧!』然後就沒下文了,你會進一步去描繪『我們以後會有幾個小孩』、『我會買一棟豪宅給妳』.....之類的故事,故事說得愈好,成功機率愈高。」

推到極致,蔡康永說,人生就是對自己講的故事,學會說故事,就是為自己編造更美好的人生劇本,「說話之道」如同另一張臉,怎能小覷!

「把別人放在心上」的溝通法

蔡康永強調,說話之道,是把對方放在心上,因為「靠語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刻語言最美。」你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1. 懂得認輸。遇到別人意見與你相左,可語帶保留,迂迴提醒,甚至認輸無妨,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人緣留給自己。

2. 不要一直說「我」。多說「你」或「他」,才能不斷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成為一個超級上道的人。

3. 把對方看在眼裡。但不是像「驗屍」那樣緊盯著看,而是三不五時、帶著情感「望著」對方,讓彼此的電流傳遞;然後帶一點「觀察」,留心對方的舉止與需求,讓他感覺時時「被重視」。這點,約會時格外受用!

4. 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某些地雷。像財務、感情,或政治、宗教這類對方可能有強硬立場的話題,容易起爭執。

5. 讚賞。觀察對方最渴望被肯定的部份。


  • 吳永佳
  • Cheers雜誌118期
  • 圖片來源:廖祐瑲
  •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說在職場上遇到一個常常出言挑釁的同事,而這同事似乎不知道他的直白與無禮,對其他人造成困擾。

    在聚會中,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則故事。

    一位心靈導師在授課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
    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提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甚至非常無理的挑釁謾罵。
    最後,心靈導師轉身問他,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當然屬於送禮的那個人。
    心靈導師笑著說,沒錯,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駡,那情緒被搞壞的就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那人就悻悻然地離開了。

    所以,工作職場上的無禮同事,不必太計較,拒絕他就行了,等他老是碰了一鼻子灰就會自討無趣走開了。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野二郎是日本壽司界的傳奇人物,六十五年前,當年二十五歲的小野二郎立志當一名壽司師傅,從那一天起,他不改其志,每天只想著一件事:如何捏出一個比昨天更美味的壽司。

    八十歲那年,日本政府頒發「現代的名匠」給他,這是日本職人的最高榮譽,隔兩年,他摘下米其林三星榮耀,歐巴馬去年訪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地招待他到小野二郎的店用餐,連法國知名廚神侯布雄都深深著迷於他的壽司。
    如今九十歲的小野二郎,仍然每天一次為客人捏製壽司,只是,近兩年來,他已不曾接受任何媒體採訪。這次我們當面採訪到小野二郎與他的兒子小野禎一,十分難得。
    這次約訪進行了半年多,很幸運的,我們不僅隨著小野禎一赴築地魚市場挑貨,更直接與小野二郎面對面。同事形容,「小野二郎雖已經高齡九十,但是捏壽司時,仍然腰桿筆直,神情專注,令人動容。」
    壽司之神令人可佩之處在於,當問他一貫壽司多少粒米時,他毫不遲疑地回答,「三百三十二粒左右,每個壽司都會差兩到四粒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四粒。」
    當聽到每貫壽司只有正負四粒米的誤差時,不禁讓我十分驚訝,而且為了方便客人一口咬下,魚片不超過七公分;就連煮壽司醋飯也是極其講究,且壽司店裡,每天做三輪生意,但他堅持處理生魚後,都要徹底刷洗乾淨,且每天將桌椅拖出去,徹底清潔所有角落,一天洗刷三次,數十年來從未懈怠。
    他到了這個年紀,猶在追求進步,因為他認為「沒有人知道頂峰在哪裡?」如此究極的精神,令人佩服,也值得學習。
    文章標籤

    rubyc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